會議內容

海報發表




作者/Author
曾智聰 Chi Chung Tsang
標題/Title
數位典藏與民國時期(1911-1949)詞籍注釋的考掘與研究
Digital Archive and studies of Ci annot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1911-1949)



摘要/Summary
民國時期的學術活動頻繁,出版業盛行,書籍與刊物數量龐大。據《民國時期總書目》統計,1911-1949年間出版的實體書總量已達十二萬種。加上,不同的政治與社會變化,書籍資料散見各地,更為研究者造成不少困難。詞學是民國時期學術發展的重要範疇,詞學家藉編撰書籍以傳播詞學理念,出版了海量的詞學研究成果。自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前賢學者已開始編撰民國時期詞學的研究資料彙編,例如黃文吉(1951—)教授《詞學研究書目》、林玫儀(1948—)教授《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王兆鵬(1959—)教授〈20世紀詞學研究論著目錄索引〉等。前賢學者運用不同地域的圖書館書目檢索資料,通過電腦程式保存、排列、整體,把不同的點連成線編製出較全面的民國時期詞學研究資料總覽,為詞學研究者提供便利。然而,研究者即使掌握了書目資料,有時因為原書罕見,要作進一步研究時也得親身前往圖書館,這種地域與空間的阻礙仍有待解決。隨數位人文不斷發展,特別是網路速度加快、雲端應用普及、掃瞄技術提升等,各地博物館與圖書館聯網互通,近年學界出現了不少民國時期的數位典藏庫,廣泛收錄1911-1949年間的書籍、報章、雜誌等,供研究者通過網絡閱覽實體全書,例如:「臺灣華文電子書庫」、「尚儀近代華文書籍暨圖像資料庫」、「民國圖書館學文獻資料庫」、「瀚文民國書庫」、「民國時期期刊全文資料庫(1911~1949)」等等。這些數位典藏庫把點與線的平面書目檢索漸漸進化成立體的數位典藏庫與虛擬圖書館。這發展除了便利研究者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可能。尤其對於民國時期詞學這一年分跨度較長,涉及層面較廣,需要大量搜查、閱讀文獻資料的研究課題來說,數位典藏既能加快研究進度,也可以拓展研究空間,或是未來研究民國時期詞學的一個發展方向。本文正是運用近年發展的民國時期數位典藏,對這段時期的詞籍注釋作全面的考掘與研究。
民國時期詞籍注釋的出版量遠超前代,民國以前的詞人別集注釋只有10種,而詞選注釋則有19種。據筆者統計,民國時期30多年間的詞籍注釋已達100種,是詞學史中前所未有的盛象。可惜這些注釋類書籍多被視為輔助閱讀的工具,學術界關注較少,很多著作未經深入討論。其實,受詞體婉約的特色及晚清常州派詞學的影響,民國時期的詞籍注釋十分特別,其注釋文字超越實事求是的功能變成詮釋與建構的文本,藉此可考察晚清民初詞學思想的承傳和轉化。要開展民國時期詞籍注釋研究,必先要全面搜集及整理相關文獻。由於這些詞籍注釋多被視為普及性讀物,不少初版以後便沒有再版,若該書本身印數不多,流傳便不廣,今或只散見於個別地區圖書館。本文運用近年開發的諸種民國時期數位典藏進行研究,考掘出一些包括手抄本或講義本的罕見詞籍,同時發現了一些目前流行的詞籍注釋的鮮見論及的版本,這些發現有助提出及解決不同民國時期詞學思想的問題。本文預計分三部分:第一,析論近年數位典藏發展與民國時期詞學研究之關係;第二,闡釋筆者如何利用數位典藏考掘與研究民國詞籍注釋並介紹相關成果;第三,選取部分發現的詞籍注釋為例,研究其與民國時期詞學思想之關係。本文旨在討論如何運用數位典藏開拓詞學研究的空間,及反思與展望未來數位典藏的發展與民國學術研究的關係。
(本文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項目「民國時期(1911 1949)詞籍注釋研究」(UGC/FDS16/H18/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BACK
  主辦單位/
臺灣數位人文學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
合辦暨贊助單位/
科技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央研究院人社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道易科技有限公司
智紳數位文化事業
大會聯絡處/
地址:彰化市進德路一號
EMAIL:2021.dadh@gmail.com